“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路径,破解重难点问题,“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实施顺利,发挥了国家级两纲实施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取得新提高。不断完善妇幼保健体系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会诊网络, 孕产妇系统服务率达到98.83%,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控制在11/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54‰和1.86‰。,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100%,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3.22%, 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98.32%,围产期严重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加强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关心关爱孕产妇、儿童,妇幼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妇女儿童教育水平取得新进展。实施教育强区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优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区内131个校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九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新增劳动力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超过15年,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2%,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水平取得新成效。完善妇女儿童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有效落实,逐步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增加,五年平均比例分别达52.96%、48.16%、43.4%;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0.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6.0%,与上年持平。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为59831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为645人次。建立特殊时期困境青少年帮扶需求报告机制,实现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困境青少年帮扶需求的动态跟踪,开展对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护、生活、教育、医疗、康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取得新拓展。紧密结合创建充分就业区工作,全力“稳就业”,妇女就业得到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1.5%以下;深化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针对地区农村女性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妇”字号基地,为农村妇女创新创业项目争取资金510万,帮助农业基地发展和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开设“海淀区巧娘大课堂”学习课程,培训达5000人次,带动区域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帮助区域就业女性在战胜疫情后迅速复工复产积蓄力量。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取得新跨域。“十三五”期间,区党代会、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中的女代表、女委员比例分别占49.04%、34.81%、31.36%,高于规划既定目标14.04、4.81、1.36个百分点;区委和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平均值分别达到93.25%和90.57%,高于规划既定目标33.25和30.57个百分点;位于全国及全市领先水平。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新篇待启,我们将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这个目标,以妇女儿童民生为中心,在全面推动“两新两高”战略再聚焦再深化再落实、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进程中推动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