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海淀女性微信二维码
首页>2018新版>巾帼风采

巾帼风采

第一届“感动海淀·巾帼榜样”——张雨事迹材料

时间:2023-07-28   来源:  海淀区妇女联合会 【字体: 打印本页

  张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雨是海淀区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委员,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北京市九三学社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战略规划办公室(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战略规划、科技评价及科技扶贫等研究,是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科技部绩效评估、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国际、国家科技计划专家。主持UNDP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或课题40多项;出版著作16部,译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培养研究生40多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
  把握大局,建言献策,提出粮油安全新举措
  她结合自身农业经济相关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北京市对口援疆和委员工作站工作,聚焦国家农业政策,坚持“四个面向”落实新的粮油安全战略,把花生产业作为新的生长点和着力点,提出花生部分替代大豆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新举措,2020年其撰写的《关于“十四五” 时期大力发展花生产业建议》和《关于大力发展新疆花生产业夯实新疆长治久安基础的建议》两份建议分别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
  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构建精准援疆新产业
  她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带着情怀与热爱、责任与担当,以花生产业为精准援疆抓手,扎实推进科学试验、梯次开展示范推广,将北京市高科技成果援助、转化到新疆大地上,不断激发被援助地区的“造血”潜力。历时10年深入新疆15个地州50多个县市、团场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和试验工作,每年在新疆基层蹲点6个月以上,最终探索出“皮山试点、和田实践、北京经验”的花生产业持续发展对口援疆新路径。2021年喀什、和田地区林果套种方式增加花生种植面积2万多亩,带动3千多名农户人均收入增加一千元;2022年及2023年累计培训农户500人次,带动和田地区红枣套种花生11800亩,助推对口援建地发展,同时缓解了南疆优质饲料短缺问题,推动畜牧业发展,助推企业引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立足专业,迎难而上,探索履职尽责新方式
  她以个人委员工作站作为平台,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国际创新中心,海淀作为创新中心核心的科技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交的“关于聚焦农业中关村建设,推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和“关于规范北京市海淀区保姆市场,建立保姆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及诚信体系的建议”两份委员提案分别得到了海淀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采纳。 “建设新农村转变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关于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科技素质培训问题”相关成果得到了北京市委书记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设计和论证。起草的“关于在全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已正式发文实施,3项相关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成为了政府重要决策依据。牵头完成的“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政策支持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宁夏、天津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中得到应用。此外还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了国务委员、科技部领导、农业农村部领导的讲话稿以及相关会议材料,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身体力行,严谨求是,甘做提携后学铺路石
  她作为研究生导师,“先为人,再做事,做研究要顶天立地”是她对学生的不倦教导。她用踏实的为人之道和严谨求是的科研态度感染、带动着每一位学生,她要求学生先基层调研再做科学研究,经常亲自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学试验,切实践行了“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至今已培养研究生40多名,毕业学生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并在各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任职,部分学生现已扎根新疆并继续秉承着导师的精神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累计为新疆培育高级专业人才5人。
  她作为科研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竭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国家科研创新事业鞠躬尽瘁;作为政协委员,围绕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依托个人委员工作站平台,献言献策履职尽责;作为研究生导师,用知识和为人感染并带动着科研继承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尽心尽力。
下一篇:第一届“感动海淀·巾帼先进集体”——海淀医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