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微课堂】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1个错误的三种处理方法
孩子1岁半之前经常尿裤子,也会尿湿地板,育儿群里的妈妈在讨论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处理方式。
A妈妈:
我经常提醒他,可是他还是尿裤子,然后我就打他屁股,他尿一次,我打一次,让他记住不可以再尿裤子。可是,哭过之后,下次还是尿。惩罚越多,我脾气也越急躁。
B妈妈:
我非常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尿裤子,尤其是在我认为她完全能做好的事情上犯错时,我内心一个声音说:一定要让她记住,以后不可以再犯类似的错,必须教训她!于是说教的话脱口而出:宝贝,你看你又尿裤子了吧,这样穿多不舒服?而且,你看见了吗?尿在这地上,多脏呀!你这么大了,可以自己去小便池里吗?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杜绝犯错,为了杜绝犯错,我只能在你犯错的时候给你批评和羞辱!
C妈妈:
之前因为孩子太小,我总是在他后面跟着收拾,然后告诉他需要到他的小便池里面嘘嘘。太累的时候难免会有情绪,然后我在想,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他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呢?我想到了可以把抹布和他的小拖把递给他,让他学习收拾他刚刚弄脏的地板。这样一方面让他学习了即使做错了也不怕,重要是要学习从这个错误中成长,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不断的强化了他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的态度。
我发现当我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的时候,我的感受发生了变化,我把他看成了是一个特别棒的孩子成长的机会,我的态度不再是烦躁,而是很平和,而孩子则学到了更多。从一开始他学习收拾自己地板上的尿,到后来他把牛奶撒到地上,他可以淡定的擦干净。
最关键的是孩子面对错误的态度,不是紧张,惊慌失措,而是镇定,和有条不紊的处理问题。他在处理错误的过程中成长了。
这三个妈妈反应了不同的面对错误的态度,也收获了不同的结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面对错误,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什么是不良行为?
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口吻:“你怎么老犯错呀?”或者用一种变式,“你学了这么多次怎么还不会呀”、“我说了这么多次你怎么还不听呀”……甚至后面还跟着“你怎么这么笨呀”、“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等等。
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脑海已经对孩子所犯的那个错误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然后对着孩子的行为打钩打叉,只有对和错二元对立,可是这样的行为真的就是错的吗?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可能出于哪些原因?
1. 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
2. 是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
3. 是发展适宜性行为
4. 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则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当然这几种分类并不是一种严格的,非此即彼的,比如因为缺乏知识导致缺乏技能,或则因为发展性技能受到了阻碍。
成人也有不良行为
看起来孩子常常出现不良行为,其实成年人也常出现不良行为。面对诱惑,自己常常控制不了,停不下来,比如有的人爱打手游,或则爱QQ斗地主,当家里有人叫的时候,根本充耳不闻,这和孩子面对手机视频停不下来很像啊。
成人和孩子一样有不良行为,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们往往察觉得不多,但是看孩子,确很容易找出问题。想一想孩子那些不良行为,不愿意洗漱,不愿意睡觉,喜欢爱玩IPAD,这些行为中,难道是“自律”的技能还不具备?或则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中,我有责任吗?我的责任是什么?
所以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大人,我们要做的是率先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当我们在看手机的时候,无法说服孩子不去看电视;当我们乱丢垃圾的时候,无法教孩子爱护环境;当我们有成瘾行为的时候,很难教孩子做到自律和节制。
面对孩子的错误,
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当我们发现,孩子无限制的玩IPAD,也往往跟我们没有跟孩子提前说明,没有说的很具体,关于IPAD的使用规则有关;孩子睡觉,洗漱很拖沓,也往往跟大人在睡觉和洗漱上也没有建立起孩子的日常常规,总是催促的进行,没有教给孩子时间观念,对孩子缺乏一定的训练这些相关。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有不完美,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是我们开始改变的前提条件。
既然我们都已经意识到我们自己有责任,那么我们愿意做一些调整吗?我们又可以做怎样的调整?
这个过程中接纳孩子,高质量陪伴,多沟通,自律,自己先做,然后再要求孩子,花时间训练,这都是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可以承担的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也会发现在面对不良行为带来的挑战的当下,我们都有“轻算”的倾向:就算我有责任,那么他也需要承担责任吧,他做的不对总是事实吧,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那下次再犯怎么办呢?
换言之,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通常很着急,我们觉得我们必须现在,立刻,马上制止就强力制止这个行为,让孩子害怕,感到羞愧,马上改正,不能这么做,造成人生污点,造成对孩子的不可逆的终生伤害。
孩子小,大人大,在大人的立即需要孩子承认错误的压力下,就算低头承认了:我错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意味着他理解了他错的原因,和他下次该怎么做,更有可能的是在压力之下的撒谎。而大人呢,在真正爱孩子和发泄自己的怒气之间,又有多少是真正爱孩子,多少是发泄自己的怒气呢?
面对错误我们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如何看待犯错误: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我们是从错误中成长的,我们不断地摔跤才学会了走路,我们不断地依依呀呀学会了说话,我们不断地练习学会了跳舞,我们不断地模仿学习了唱歌……这些学习是自然的,是因为热爱才不断地练习的,如果有孩子在学走路时有人不断地在旁边说“你怎么总是犯错”,孩子会继续学习吗,孩子能做得更好吗?用“你怎么总是犯错”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做得更好,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能,害怕自己不够完美感到羞耻,有些孩子决定做个“讨好者”,以他们的自尊为代价来取悦大人,有些孩子会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被批评被羞辱,因此不敢去尝试。
如果我们不再对孩子说“你怎么总是犯错”,而是改成“哦,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或者说“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机会,这说明我们需要多练习”,孩子接受到的是什么?孩子接受到的是鼓励,是往前看,对坦然接受错误,并不断地努力做得更好。
对孩子宽容,对我们自己也需要鼓励,我们初为父母也是不断地犯错误,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们呵斥孩子……我们对孩子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对所犯的错误会感到内疚,会自责,会懊悔。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如果我们告诉自己“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机会”,当我们把错误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时,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错误是成长的机会,面对错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明白:
1.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2.我们习惯于把错误和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用“让孩子害怕”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这通常适得其反。
3.成年人要在错误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展示不完美和“改正”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