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路街道 赵红燕
我叫赵红燕,在工作岗位上是一名平凡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在社区工作的七年时间里,我曾经去过70多次火化场,参加社区老人去世的追悼会,我用敬业和爱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爱戴和尊敬。内修素质、外塑形象,是我的做人准则,立足岗位、争创文明,是我的工作标准。我用“爱心、耐心、恒心”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了巾帼的文明形象,弘扬了传统的道德情操。我带领居委会的同志们把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践行在实际的工作中,连续6年无微不至的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癌症患者张淑兰,陪老人看病、聊天,鼓励她开朗乐观的生活。去年张淑兰老人去世了,我为她操办了后事,当殡仪馆的人得知我与她非亲非故时,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为社区老人办的好事很多,有时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了,我家的阳台的护栏里上经常不知不觉会多了一把香椿、一袋煎饼,那是我们社区老人对我表达的谢意。由于我在敬老方面表现突出,2010年被评为了北京市孝星。2011年被大家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海淀区党代表,2011年被评为了花园路街道文明之星。作为社区的当家人,我用爱心温暖了社区居民;用热心服务了社区居民;用诚心感动了社区居民;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
在家里我是一名普通的儿媳妇、妻子、妈妈。我做李家媳妇已有21个春秋。有人将家庭生活比作一把小提琴,夫妻是其中的一根弦,婆媳则是另一根。可见,婆媳关系融洽与否,是家庭这把琴能不能演奏出美妙乐章的重要因素。在记忆中我和婆婆、公公从没因一些小事红过脸,更没吵过嘴,家里始终保持着和谐的氛围。每年的母亲节,我丈夫从不曾想到给母亲送礼物,而我却总是给婆婆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们之间能够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关系处的如同母女。婆婆打心眼里信任我,她也从未把婆婆当成过外人,婆媳俩就像亲娘俩,一直形影相随。婆婆没有文化,却做出一流的好饭菜,我刚过门时,婆婆还不到60岁,操持着家中七、八口人的饭,我下班回到家,她老人家为我把茶沏好,坐等吃饭,我好好感动。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年近80的婆婆腿脚不再利索,她步履蹒跚,看到她几近变形的小腿,我心里不是滋味,于是我就经常带她锻炼,家务活我再也不让她伸手,每周我都会为她洗澡、泡脚,帮助她恢复肢体循环。公公去年因病住进了医院,我一直陪在身边,为他洗脚剪指甲,病房里的病友看到我如此的孝顺还以为我是她的亲闺女。我爱人有一个聋哑残疾叔叔,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我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为他买吃、买喝、买衣,还给他零花钱,让他的晚年不再孤独。
我的丈夫工作很辛苦,作为专职司机,他技术高超,文明驾驶,在司机的工作生涯里,没有出现过一次交通事故,被评为了首都优秀驾驶员。工作之余,他主动做饭洗衣,一次我妈妈因拔牙吃不了东西,产生了抑郁和焦躁,他一边安抚,一边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人熬鸡汤、炖蘑菇,老人喝着鸡汤,激动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她哽咽地说:这样的姑爷打着灯笼也难找。我们夫妇的收入不高,但是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照顾着五位老人。
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女儿也非常乖巧懂事,她从小就知道体贴关心人,为社区行动不便的王奶奶买日用品,为灾区捐款抗旱打井。看到现在天气污染严重,她想到了制作低碳棋来唤起大家对环境的保护,她亲手制作的低碳环保棋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同时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并把这一发明刊登到了《中国环境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由于她在学校品学兼优,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社区小明星和海淀区“十佳少年”。
我们的家是一个和谐之家,一个幸福之家,更是一个团结向上、热心奉献的五好之家。
现在海淀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对此,我特意写歌一首《情满海淀》,我想把其中的一段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为海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