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海淀女性微信二维码
首页>2018新版>巾帼榜样

巾帼榜样

“喜迎建党90年 巾帼建功核心区”演讲稿选登(七)

时间:2011-12-08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海淀法院 张莹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却能治病救人;他们不是老师,却能挽救灵魂;他们像明灯,照亮蒙尘的心灵;像清风,驱散成长路上的阴霾;像春泥,呵护少年像花蕾一样绽放。他们就是少年法庭的法官。

  还记得三年前,我刚刚加入这支队伍,跟随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办的第一个案子。为了挽救那个因和家人赌气而盗窃的女孩,一个简单的盗窃案,我们足足忙了十多天。从调查在校表现,到落实帮教单位,光学校就跑了好几趟;为保证法庭教育的效果,我们多次找家长了解情况,不仅了解被告人的成长经历,还帮他们分析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谈就是半天,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庭审中,当得知法官为她争取到重新上学的机会时,被告人感动得失声痛哭,而我也忍不住边记开庭笔录边抹眼泪。尚法官对失足少年的无私关爱,使我深受感动,从那时起,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份能挽救失足少年,挽救破碎家庭的阳光事业。

  做一名好法官难,做一名好的少年法官更加不易,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而又惶恐不安的脸,我常常思索,怎样才能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蓝天?面对一个个因孩子犯罪而深陷痛苦的家庭,我常常追问,如何帮他们找回往日的欢乐?在尚法官的指导下,我不断尝试挖掘失足少年身上的闪光点,寻求能转变他们思想的感化点,力图使审判成为他们走向新生的转折点。17岁的小丽离家出走,流浪到北京后,因没有生活来源而盗窃。我发现与父母感情的隔阂,是她犯罪的主要原因,如果简单的一判了之,而不彻底解开小丽的心结,她很可能会重蹈覆辙。于是我决定把恢复亲情,作为对她进行挽救的关键。不仅多次与小丽父母深入交流,指出他们教育方式的失误,还专门到看守所与小丽促膝交谈,引导她体会家长的苦衷。情真意切的话语有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小丽的心田。综合案件情节,我们对小丽依法宣告缓刑,我发现小丽即将满18岁,便提议在她18岁生日时宣判,并为她举行成人仪式,提议得到了尚法官的赞同。宣判后,我们不仅为小丽送上了生日蛋糕和精心制作的法官寄语,还叮嘱帮助小丽的父母准备了一封致歉信。当听到母亲说“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一个崭新的你回家”时,小丽痛哭着扑进到了妈妈的怀抱。父母惊喜的说:“以前打得再狠都没见俺三妮儿掉过一滴泪,多亏了法官,让我们一家不光人团圆了,心也团圆了。”经过我们一年多的跟踪帮教和她自己的努力,小丽现在已经考入了技校,一年前那个让她难以忘怀的审判,真正成为了引导她寻找正确人生方向的航标。

  “春风不让一木枯,一枝一叶总关情”。与审理案件相比,判后帮教工作需要法官付出更多的努力。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抢银行案,被告人黎某 16岁时就从贫困山区考到北京,可他却因口吃和抑郁症而放弃了学业,深感愧疚的他决定在自杀前抢一笔钱来报答父母。黎某所犯罪行虽然严重,但良知尚未泯灭,为他本人和家庭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也竭尽全力帮助这个频临崩溃的家庭。针对黎某轻生心理严重,又被判处较长刑期的情况,宣判后,我们及时对他进行判后的理想和前途教育,还特意邀请著名心理专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积极向上、悔过自新的生活勇气;春节期间,我们冒着寒风,赶赴远在大兴的罪犯遣送处探望黎某,为他送上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精心挑选的励志书籍和外语工具书,鼓励他将刑期变为学期,积极改造,立志新生;黎某生日时,我们还为他寄去生日贺卡;至今,黎某案已经审结快一年了,但我仍和他保持着通信联络,并利用同龄人便于交流的优势,不断鼓励他。他也亲切的叫我“张莹姐姐”。曾一度丧失生活勇气的黎某,在来信中坚强的表示:“不管以后脚下的路有多崎岖、坎坷,我都会带着法官们赐予我的爱与勇气,奋力前行。”看到儿子的巨大转变,黎力的父亲激动得老泪纵横,多次打来电话说“孩子犯了罪,我急得头发都白了,感谢法官做了这么多工作,把孩子那颗死了的心给捂热了,把我们家的天又撑起来了”。

  其实,法律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这么做,我也知道,这会需要增加更多的工作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当我在万家灯火中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单位,或因加班而不能与家人团聚时,尚法官的话就会在耳边回响——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无数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才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每当看到那些迷途的少年们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而重回人生正路,破碎的家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我就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所有的付出与奉献,都在春风化雨般地促使着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三年来,我协助尚秀云法官审理了大量的少年案件,跟踪帮教失足少年四百余人次,并不断探索教育挽救失足少年的新途径:为失足少年戒除网瘾;送流浪的维吾尔族少女回家;设立助学金,奖励考取大学的回头浪子;联合慈善力量,为在押少年犯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工作,组织却授予了我很多荣誉,我多次被评为海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捧着沉甸甸的奖章,我不断的问自己,作为一个司法新兵,我应当以怎样的虔诚接受如此殊荣?又应当以何等的努力来回报如此厚重的期待?光荣与使命同在。荣誉是鼓励,是鞭策,更是责任。作为一名少年法庭法官,我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面对国旗许下的誓言——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上一篇:“喜迎建党90年 巾帼建功核心区”演讲稿选登(六)   下一篇:巾帼志愿团体——西木楼社区理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