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营养与智力发育
宝宝反应迟钝、免疫力低下,可能大部分父母会认为是性格问题或其他外在原因,而很少考虑到是"营养"在作祟。营养不仅关乎宝宝的发育和成长、还关乎宝宝的智力与免疫力。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宝宝聪明又健康,在忙着给宝宝准备各种开发智力的书籍、增强体格的运动锻炼时,别忘了多为宝宝准备营养,从小给宝宝的智力和体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宝宝的聪明与否由遗传决定,这大概是多数人所认可的想法。事实上,遗传的确对宝宝的智力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真正挖掘出遗传的潜力并不容易。而智力更多的是与孕前、孕期间、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的营养息息相关。体质弱的宝宝沉默寡言、不爱动,但如果给予丰富的营养,那么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2、大脑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大脑,宝宝3岁之前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能否给宝宝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决定了宝宝脑部功能是否健全,进而决定了宝宝的智力是否优良。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由大脑的发育特征决定着。最关键的要数大脑皮层,它是人们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的部位,它有多个脑叶,分别接收着语言、思考、记忆、触觉、听觉、视觉等信息。
童年时期,人的大脑皮层逐渐变厚,而到了成年时期,大脑皮层逐渐变薄,这说明童年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此外,由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可逆性,如果父母在这一时期忽略了宝宝营养的及时补充,那么会给宝宝智力造成影响,这关乎他一生的成长,也许日后再怎么努力改善也无法弥补。
3、营养是大脑发育的基本条件
蛋白质、脂肪是大脑发育的关键营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它们不仅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是大脑发育的基本条件、维持大脑功能必不可少的保证。这些营养素能否供给充分,决定了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物质是否健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如果缺少,就会使得大脑的细胞数目减少,降低大脑酶的含量与活性,影响大脑的发育;脂肪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碳水化合物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热能来源;矿物质与维生素对脑细胞的功能起加强作用。
宝宝在出生后,大脑的神经细胞很快就会增加到所需的数目。如果宝宝在这期间的饮食中缺乏营养,对大脑造成的伤害也就最大。因为脑细胞缺乏的时间越早,损害也就越大,这对于宝宝的智力将有持续性的影响。
4、宝宝营养与免疫力
人体80%的疾病与免疫力有关,作为易受感染人群的宝宝来说,细菌和病毒总成为宝宝健康的最大威胁。
也许许多父母都注意到了,体质差、虚弱的宝宝总会发生感染,而营养充足的宝宝就会很健康。这是因为免疫力与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要想减少病菌对宝宝的伤害,除了帮助宝宝建立外在的抵抗病菌的良好环境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强大的内在免疫力。这样即使不小心感染了病菌,宝宝也能尽快恢复健康。
5、抗体是宝宝健康的保护者
当细菌和病毒侵入身体时,体内的淋巴组织会产生一种抗体。它可以对抗病毒和细菌,或者把这些病毒和细菌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从而避免感染,它是宝宝健康的忠实守卫者。
但是这种抗体并不是平白无故就可以生成的,它需要充足的营养。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如果体内蛋白质不足,就会导致免疫球蛋白减少,进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当宝宝饮食中的营养充足时,体内的淋巴组织就会迅速制造出许多不同的抗体来对抗细菌和病毒的威胁。
除了这些抗体,体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也是宝宝机体的保卫者,它们有着和抗体一样的功效,可以消灭病毒、病菌,阻止病毒的繁殖。
6、均衡营养是宝宝的免疫之源
要想有足够的抗体,宝宝还是要靠“吃”。新生儿主要食用母乳,食用母乳的宝宝对感染的抵抗力要强于食用牛奶的宝宝。断奶后的宝宝可以吃普通食物,在遵循均衡膳食原则的同时,还要给宝宝添加富含免疫成分的食品。
蛋白质参与制造免疫相关的抗体;核苷酸是体内供应能量的主力军;维生素A能增强各组织表层的抗病能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胡萝卜素能够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C是最好的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抑制细菌的生长,消除病毒病菌的毒性,对疾病还有加速复原的作用;维生素E能增加抗体,清除病毒细菌;锌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增殖;充足的铁可以加强免疫功能;食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7、科学的饮食很重要
人体所需的营养来自于食物供给,0-3岁是宝宝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期间内,宝宝的身体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合理的营养便成为促进宝宝正常发育、健康成长的决定性物质,同时也对宝宝日后的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起着铺垫和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即科学的营养:营养均衡、即任何食物不过少也不过剩。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在现代家庭中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婴幼儿相对成人来说,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较多,但他们的消化、代谢能力较弱,胃、肝、肾脏等脏器功能都不成熟,父母稍微不注意,便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8、婴幼儿的饮食原则
为了保证宝宝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女性必须在孕期甚至怀孕前,直到宝宝出生后,都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
如果宝宝从小获得了充分的营养,宝宝的一生便有了健康的基础,包括智力、体力和免疫力等。反之,营养不良非但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宝宝智力、骨骼、性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小视的深远影响,比如出现逐渐消瘦、精神委靡、神经衰弱、皮肤干燥、骨髓肌退化、机体抵抗力低、成为传染病的易者等。
虽然3岁以下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同于成人,但一些父母常会为宝宝准备简单的、类似成人的食物,而忽略为宝宝准备适合他们的食物,加上一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细心照料宝宝,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导致宝宝产生营养不均衡的现象。
9、好营养使宝宝更强壮
科学的营养会决定宝宝的骨骼发育,宝宝的骨骼发育又决定宝宝的体型和外貌。有的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仅仅关注宝宝长大后的学步、学坐姿态,而不关注宝宝的营养,等宝宝长大后出现骨骼歪曲时则后悔不己。
在宝宝迅速生长发育的幼儿期,宝宝骨头里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少,有机物含量多,所以宝宝的骨骼一般硬度小、弹性大、柔软、不容易骨折、断裂,但却很容易发生变形。此外,这个时期里,宝宝的各个器官功能还没有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时就更要注意让宝宝的营养跟上,从而保持宝宝健美的体形。
如果骨骼所需的营养在饮食中缺乏,那么骨骼异常发育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愈加明显,一些背部、腿部的骨骼异常可能在宝宝长大后不易察觉,却能使宝宝在日后甚至成年因背痛及足部问题而困扰多年。如果宝宝胸腔发育好,会使胸腔容积扩大,从而有足够的肺活量,不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更加有利于血液循环。
脸部骨骼的发育不良会使宝宝出现如脸型狭窄、拉长;前额凸起、凹陷;下巴倒缩、嘴巴突出等情况。不管是哪一种异常都会影响宝宝的容貌。当宝宝脸部发育不正常时,宝宝的鼻窦就容易发炎,引起头痛。
父母要保证为宝宝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如供给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以此使宝宝保持健美的体形,让宝宝身体的各个部分正常发育。营养均衡不仅使宝宝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全身,特别是内脏器官的健康发育。
10、好营养造就好性格
有的父母感叹自己的宝宝爱哭闹,任性固执,脾气暴躁,或孤僻内向、胆小怕事等,不如别人家的宝宝那么乖巧。事实上,宝宝的性格也与所摄取的营养是否充足有关联。父母应该在苦恼之后,更多地关注一下宝宝的“饭碗”。
宝宝摄取的食物不仅决定了其身高和胖瘦,还决定了他的脾气与性情。实验发现,婴幼儿的哭闹,少儿的忧郁以及各年龄段宝宝的暴躁易怒,都可能与不良的营养状况有关。事实证明,在饮食上做了调理之后,给宝宝添加有营养的食物,宝宝脾气可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在宝宝的成长期给予充足的营养,可使他更健康,更活泼可爱。
宝宝缺乏富含钙、镁的食物,会任性、容易哭闹、脾气大。因为钙对神经刺激的传导有帮助,宝宝缺乏会使神经不能松弛,精神紧张、脾气暴躁。同样,缺乏镁也会对神经活动传导造成干扰,出现暴躁和紧张情绪。
宝宝长期食用缺乏B族维生素的食物,会好动、马虎粗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含铅、铝高的食物会使这一情况更严重,因为重金属一旦进入宝宝的体内很难排出,致使宝宝脑部的化学结构受到影响,导致宝宝智力和记忆力下降。
宝宝性格好,会给家庭添加更多的欢笑。因而纠正宝宝的不良情绪和性格。父母应从改善宝宝饮食、确保营养充足开始。
11、营养不可摄取过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今父母对宝宝重视程度的增加,营养不良的宝宝已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肥胖、增长过快的宝宝。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了,因此更加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来支持。一些父母生怕自己的宝宝营养不够,便使劲给宝宝补充,忽略了科学饮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性,使宝宝出现了营养过剩的情况。殊不知,这也违背了科学营养的饮食原则。营养素摄取过多、过高,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蛋白质过量。0-3岁的宝宝各个器官发育还都不完善,身体器官有时无法承担一些过多营养素的代谢任务。比如,如果宝宝长期摄入过多蛋白质,无法被身体吸收的剩余蛋白质便会转化为脂肪,使宝宝出现肥胖症状。此外,这些剩余蛋白质还会因无法排除体外,而破坏宝宝体内营养素的平衡,导致宝宝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高氮血症,对宝宝的智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脂肪过量。宝宝摄入过多脂肪,这些脂肪便在身体形成堆积,导致宝宝行动不便,运动困难。肥胖儿童将来在成人期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风险便大大增加。
维生素过量。维生素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于是父母一般除了给宝宝多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外,还会给宝宝吃些维生素药物。但一般来说,均衡摄入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就已经可以满足宝宝的维生素需求了。如果添加过多的辅助药物,会因宝宝身体无法承担和吸收,而发生呕吐、厌食、焦躁等维生素中毒现象。
12、甜食摄取不可过量
糖类可以为宝宝身体的正常运作提供大部分热量,有保持体温、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因为口感好,甜食总是受到人们尤其是宝宝的喜欢。有些溺爱宝宝的父母,为了满足宝宝,让宝宝高兴,便一味地给宝宝过多的甜食。父母一定要注意控制并减少宝宝对糖、饼干等甜食的摄取量,因为宝宝已经从日常膳食中得到了足够的糖类,不需要再额外补充。这些甜食给宝宝提供的更多是热能,而并非宝宝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这些额外的甜食,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妨碍牙齿生长,还会使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脂肪,导致宝宝肥胖,行动不便,并诱发多种疾病。
13、尽量远离垃圾食品
零食太多使许多宝宝出现营养过剩的症状,有些食物对于宝宝来说是垃圾食品,但却被父母买回家给宝宝吃。还有的父母不让宝宝吃糖,却给宝宝喝添加了人造糖精的软性饮料。许多垃圾食品非但不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帮助,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父母要仔细区分,科学安排宝宝的饮食。
垃圾食品都有着共同特点:高糖、高脂,而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含量低,如炸薯条、洋芋片、炸鸡和可乐等食物。一些高热量、营养素少的点心,因含有过多油脂、盐分和糖分,较高的香精、色素及防腐剂,对宝宝的胃肠道也有损伤,有的还会有致癌的作用。一些高糖的碳酸饮料,会带走内的钙。有的宝宝还会因为吃了垃圾食品而饮食不规律,影响正餐的食欲,导厌食。
许多电视广告里的食物也容易吸引宝宝,最后导致被过度摄取,造成宝宝营养不均。因此,父母在为宝宝购买食品时一定要认真辨别、理智购买。
14、宝宝营养素的来源
宝宝的营养素并非来自辅助药物,也不单纯来自奶制品与肉类。事实上,五谷杂粮与水果蔬菜、豆制品也应该是宝宝餐盘里的主角,因为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正常需求的营养物质,还能避免奶制品与肉类摄取过多给宝宝造成的脂肪、胆固醇过高。因此,父母应该纠正对宝宝饮食的错误理解,把正确的、适宜的食物合理地安排在宝宝的食谱中,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15、肉类营养
肉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可供给人体需要的绝大多数营养素。其中,肉类中蛋白质有着很高的生理价值。
肉类中,瘦肉的蛋白质要高于肥肉,肥肉的脂肪要高于瘦肉。瘦肉中的铁可以防治宝宝患缺铁性贫血。但肉类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低,而且摄取过多,其中的脂肪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肥胖等疾病,因此父母要注意同时从豆类、谷物、蔬菜、水果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在给宝宝做肉类食物时,父母要注意精细加工,彻底蒸煮,并辅助给宝宝食用素食。
16、谷物营养
大米、小麦、杂粮、薯类等被称为谷类食物,是我们传统膳食中的主食。谷类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热能。
父母应给宝宝适当添加些粗粮,如大麦、燕麦、小米、全麦面包等。因为这些粗粮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对于正在成长的宝宝来说,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不仅营养丰富,也容易被吸收。
但是如果谷类食物过度加工,或是烹饪过度,都会损失其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父母在加工制作中,也要注意把握尺度。此外,把谷物储存在通风干燥的阴凉环境中,有利于保存谷物中的营养价值。
17、蔬菜营养
蔬菜是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其中含有宝宝身体所需的钙、磷、钾、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可参与构造宝宝身体各组织,从而起到调节身体各种生理切能的作用。纤维素可以促进宝宝肠胃蠕动,有利于把宝宝体内有害物质及时排出。细分下来,蔬菜有绿叶蔬菜和普通蔬菜两种。绿叶蔬菜,如菜花、甘蓝、白菜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胡萝卡素要高于普通蔬菜,而胡萝卡素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免疫力。
蔬菜因其含有特殊的香昧,能够剌激宝宝的食欲,一般宝宝都比较爱吃。但父母在选择蔬菜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蔬菜,因为新鲜是营养素是否丰富的关键保证。而且,一种蔬菜不可能全部包括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而父母最好做到多样搭配,让宝宝每天食用两三种蔬菜,一周尽量不吃同样的蔬菜;在烹调时应少放盐,并尽量缩短烹饪时间,从而保证其营养素不流失。
18、豆类和豆制品
豆类中有比较全面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大豆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于动物脂肪的胆固醇,含有的亚油酸、亚麻酸,对宝宝大脑发育很有利。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营养价值最高的是大豆类,但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胀气和腹泻。大豆含有皂角素,可剌激胃粘膜,所以,如果给宝宝食用没有煮熟时黄豆或豆浆时,会使宝宝产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豆制品制作成的豆腐、豆腐干、豆浆、豆芽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时去除了大豆中对身体不利的成分,因此应给宝宝适量补充。
19、水果和坚果
水果含有与蔬菜类似的营养素,含有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水果含有糖类,因此带有甜味,宝宝比较喜爱。但由于水果中的物质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素,父母要注意不能用水果完全代替蔬菜和主食。
坚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B族维生素、钾、镁、磷、钙、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对增强宝宝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坚果中的脂肪富含必需脂肪酸,是优质的植物性脂肪,可以为宝宝大脑和视网膜良好发育提供保证。
但由于坚果不容易被消化,且容易造成宝宝窒息,所以对于2周岁前的宝宝,父母可以把坚果磨碎,放在其他食物里喂给宝宝吃。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消化,也有利于其营养物质充分被吸收。2周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吃整粒的坚果了,但父母也要注意看护好,以免发生意外。(摘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