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海淀女性微信二维码
首页>2018新版>专题专栏>巾帼绽芳华 奋进新时代—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

巾帼绽芳华 奋进新时代—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

法官秦硕的“少年情怀”

时间:2020-07-17   来源:  海淀区妇女联合会 【字体: 打印本页
 
在近几年的新闻头条中,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
低龄未成年人犯下极端恶性案件的报道。
这些未成年人的行为一次次刷新着
人们对“孩子”的认知底线——
“难道未成年就该轻判吗?
能犯杀人、强奸这样的重罪,还有什么可姑息的?”
8年前,刚开始接触少年审判工作的秦硕
在翻看少年犯的判决书时,
也曾这样疑问与不解。
而如今,作为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副庭长
她心中这样的信念却在一天天地叠加:
不仅要把“在帮教中司法”这一历经几代少年法官
呕心探索的工作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还要让少年审判海淀模式继续创新发展。
因为,秦硕明白,
“做一个判决很容易,
可是能真正地挽救一个迷途少年却并不简单。”
一位15岁少年,为什么要故意放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
带着这个问题,秦硕仔细翻看了案卷。
“从小父母离异……不爱与人交流……我就是恨我爸……”
凭着法官的直觉,
秦硕判断高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有必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在秦硕的邀请下,
来自公安大学的教授为高某做了一次
长达3小时的心理疏导。
给出的建议是,高某出现了精神障碍,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
心理专家的“诊断”让秦硕陷入了沉思,
到底该如何给高某量刑呢?
如果判实刑,高某继续羁押服刑,将不利于他病情的恢复;
如果判缓刑,高某可以及时治疗,但是需要法院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最终,秦硕没有选择那条有风险的路,决定对高某施以缓刑。
缓刑之下,如何教育?
秦硕明白,
亲子关系的不合,才是高某犯罪的根源所在。
为此,她专门邀请公安大学的两位心理学专家,
针对高某父母展开了一次“亲职教育”。
所谓“亲职教育”,
简而言之,就是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
这是在秦硕的带领下,
海淀法院未审庭探索出的一项“全国首创”工作模式。
法官会将刑事犯罪孩子的监护人聚集在一起,
告诉他们怎样让孩子回归家庭,今后又该怎样保持亲子关系。
从高某被接回家的第二天起,
一个名为“高某帮教小组”的微信群成立了。
群聊成员包括秦硕、公诉人、社区矫正官、社区治安民警、社区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还有社工。
这个联合帮教小组由秦硕牵头成立,
会根据高某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教对策。
微信群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
高某的病情虽然有过几次反复,但总体平稳。
“秦法官,感谢你为孩子做的一切,我真的没想到你们可以为一个孩子做这么多的事情。”
高某的父亲由衷感叹。
而秦硕为问题少年做的,
并不仅限于在他们的量刑、服刑阶段。
前不久,秦硕刚刚将一名刑满释放的少年送上回家的路。17岁的少年小建在今年4月份刑满释放,
但由于疫情原因,他的父亲无法来京接他回家。
秦硕得知情况后,
亲自来到看守所接上小建,送他前往北京南站,
并辗转联系到了铁路方面的公安、乘警和列车长,
保证返程之路万无一失。
临走前,秦硕给小建买了一双新鞋,
“小建,送你一双新鞋,重新开始新生活吧……抬起头走路!从今以后,你是个正常的人。”
在秦硕的良久注视下,小建缓缓踏上了新生之旅……
“每一个少年法官都是这样,我能做到哪个份上就做到哪个份上,能送你回家就送你回家,能伴你长大就伴你长大,只要你需要,我们随时都在。”
这是秦硕作为少年法官的真实想法。
少年审判是海淀法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法官妈妈”尚秀云就是从这里走出、被社会熟知。
当秦硕被任命为未审庭的负责人时,
她明白,自己接过的,是一个千钧重担,亦是一份厚重的委托。
在秦硕的带领下,未审庭探索开创“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针对学校、家长、老师三类重点群体,采取家庭、学校、法院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措施防控校园暴力,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首创“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  
 2019年,海淀法院未审庭一举斩获“巾帼文明岗”和“青少年维权岗”两个国家级奖项,
将海淀法院少年审判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除了是法官,秦硕还是区妇联的兼职副主席,
也是北大附中、中关村二小等多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为什么她可以分身有术,将本职工作无限延伸?
因为,只要是对未成年人有利的事情,她都要尝试。 
上一篇:初心不改矢志航天,甘洒青春逐梦太空--记我身边的...